【随记】一腔孤勇,无问西东

BGM-毛不易《无问》

https://music.163.com/#/m/song?id=525278524&userid=110770959


很开心,18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从一开始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我想,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知道我这一辈子所有会经历的跌宕起伏我大概是没有勇气再去活一遍的;但电影里的那些年轻人大约,是愿意的。


有地方介绍说,《无问西东》是几代人的《芳华》,我是不赞同的。毕竟导演李芳芳无论从拍摄剪辑还是讲故事的功力上都比冯小刚弱了好几轮,但这部片子在我心中的位子却远高于《芳华》。无它,唯真诚尔。就像这部电影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一样,青涩莽撞却有着一身热血、一腔孤勇和一颗弥足珍贵的真心。

情节本身是四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小故事交织串联起来的,四个年代分别是民国、抗日、文革和现代,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迷惘与选择,或是诗歌关于成长的故事,却也不仅仅只是成长,还有人文关怀的传承。

不记得是在什么年纪听过的一个讲座上,一位教授讲的一段话,原话早就湮没在风里了,只记得大意是这样的:

所谓“文人气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文关怀”,这是将我们口中的“文人”和普通人区别出来的最重要的一点。而“人文关怀”的体现就是“悲悯情怀”,即对人、对事,甚至扩大开去,对众生万物都有一种生来的同情和爱。

而《无问西东》让我意识到了,其实人文关怀不仅仅能将文人和我们区别开来,文人气质所积淀下来的底蕴才是百年名校真正令人叹服之处。以前总觉得精神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没什么好说的,把某种精神传承百来年也像是无稽之谈,后来自己上了高中才明白,人文精神就像是一个人从骨子里带出来的自信,是怎么也学不来的。就好比我读的那所高中,高考成绩虽然在本市一直都是第一,但对于学生来说真正怀念感恩的不是说我入了这所高中我的成绩能达到什么程度,而是这段高中生活教会我的是,要不要好好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你未来要过怎样的人生也是你的事,与任何旁的人没有任何关系,要为你人生负责的有且只有你自己。

《无问西东》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可你做得到吗?

道理是所有人都懂的,就像我纹在身体上刻在心里的那句话“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多简单的道理啊,只不过做不到罢了。每个人都只活一遍的人生,贪婪妄念也无不可,如果拿满足、快乐来换你觉得值得那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值得,也就是势必要舍弃一样时,鱼和熊掌你更爱哪一味呢?

很多年前,差不多是初二的时候,一下子发生了很多的事情,那时候每天要听着《Amazing Grace》才能入睡,也仅仅是浅眠,轻而易举就能被惊醒;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渐渐地接触了宗教和哲学,接触了那个永恒的命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很多年之后,在大学的文概课上,特别景仰的老师也问了我们这个问题,让我们一个个人回答。

也许每个年龄阶段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会不一样,它取决于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但至少我目前的答案和一年前一样,尽管我已经没有了一年前的绝望:

我生而为尘土,入尘世而来,化尘烟而去。

每个人只有活一遍的机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无法更改,那不如简单一点、纯粹一点、开心一点。

这么多年了,我真正懂了的只有这么一个道理,甚至我都不知道我以后的人生里会不会仍旧坚决地认为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当《奇异恩典》的歌声出来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再也没有办法对这部电影进行客观评价了,它有太多太多的细节戳中了我,我不想回忆不想面对不想承认的过去所有不堪都被它轻轻揭开,告诉我没关系的,你看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你该走出来了,哪怕我不久之前还哭喊着说“这种事你让我怎么过去!我TM怎么过得去!我凭什么要过去!”也得承认,很多人就算我不原谅,我伤害到的也只有那个永远被困在原地的自己。


二十岁。

我快二十岁了,和电影里的年轻人们差不多是一样的年纪。

我希望我剩下的人生能和电影里的他们一样,仅凭一腔孤勇,无问西东,只做喜欢的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也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恰好的年纪死去。

授权

评论

热度(2)

长水静安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